6月12日,2023【界面双碳峰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圆满落幕。碳乐界数字科技总经理陈乐先生,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路孚特碳市场高级分析师谭琭玥女士,能链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先生,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朱伟卿女士和中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跃钢 先生围绕“中国碳市场的机遇与挑战”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陈乐:大家下午好,我是这场的主持人陈乐,来自碳乐界数字科技,也是界面双碳频道的战略凯发k8官网的合作伙伴,很高兴主持这一场的圆桌讨论。上一场圆桌讨论提到有非常庞大的碳市场,现在差不多已经交易了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金额是100亿人民币,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吨50元人民币,跟欧洲碳市场来比,目前金额相对比较低,所以也成了上一场嘉宾一直担心的碳泄漏或者是出口到欧洲可能有碳关税的冲击波。这一场的讨论就是看我们中国的企业如何利用碳市场更好地获益,或者说能够更好的帮助到出口,产生新的一些技术,获得更好的收益。先请四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
谭琭玥: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来自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碳市场高级分析师谭琭玥。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路孚特(refinitiv)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数据和基础设施供应商之一。路孚特营收高达62.5亿美元,在190个国家拥有超过 40,000个客户和400,000个终端用户,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助力。我们团队主要是在能源大宗产品下面做碳相关的分析,密切追踪碳市场从2000年开始。路孚特碳组前身为点碳(point carbon),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分析和预测全球碳市场走势,总部在挪威奥斯陆,主要客户是能源及金融交易机构并为他们提供碳市场数据及分析。
翟宇博:大家好,我叫翟宇博,来自能链。能链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能源数字化企业。我们践行交通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探索“一减一替——存量化石能源减排 增量新能源替代”发展路径。围绕“一减一替”,能链构建了两张能源网——一张是数字化加油网络,我们有一款产品叫作团油,通过连接2.5万座加油站,目前覆盖超过2亿的注册用户,帮助大家找到更好的油站。在燃油领域我们不单单有基础网络,我们同时帮助加油站数字化升级、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升级,以及通过炼厂和贸易端实现加油站数字化供给。另外一张是智慧充电网络,连接超过57万根公共充电桩,通过上游的绿电交易,到中游的新能源场站建设、充电桩epc和整体的运营运维服务,再到下游帮助用户找到更好用的充电桩,让大家更好地享用数字化服务,用数字化助力交通能源领域碳中和。谢谢!
朱伟卿:谢谢主持人,我是上海宝碳的创始人朱伟卿,我们公司从2010年就创办成立,这13年来一直专注于中国的碳交易市场。我们公司核心是围绕三大板块业务在进行。
第一个版块,主要是为了绿色低碳减排项目帮他们做一些ccrs的资产开发,到目前我们也已经开发了100多个项目,当然也不只是开发,我们也会直接持有这样的资产,我们目前的碳资产储备量也是比较大。另外,我们会深度服务高排放的企业,全国市场八大行业都会逐步进场,这些大的集团都是需要很多的资讯服务,从战略到搭建体系、到能力建设等等,我们都会为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服务。
第二个版块是碳金融服务版块。碳市场一定程度上也是标准的碳金融市场,是一个标准的金融资产,我们也会联合金融机构去做一些碳的金融服务,比如联合银行做一些绿色信贷的支持工作,我们也会做一些碳的资信评价,也是和上海环球交易所合作,我们也会跟金融机构发一些碳基金、碳的信托产品等等,我们到目前联合金融机构发行11支产品,年化收益率不错,2014年年化11%,到最新的产品退出年化超过45%,一路上表现也还可以,有很多金融机构在持续跟我们发行产品。
第三个版块是科技板块,我们毕竟是深度服务控排企业、减排企业,又服务了金融机构,我们是研发了三套产品,一个产品是专门给控排企业使用,可以形成集团统一的账本,并且实时监测自己的排放情况,通过我们后台的一些模型、数据分析给到他们相对的策略、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等等。另外一个是针对减排端的,进行碳资产管理,第三个是针对绿色金融机构,给他们进行更好的绿色金融服务,以科技手段形成一站式服务,这也是我们的定位。谢谢!
陈跃钢:大家好,我是中灿电子科技创始人陈跃钢,我们产品主要深耕于微水发电,主要利用水管当中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以及配合储能进行相关联的应用。相关联的行业,像水务等等行业解决了能源方案。
陈乐:谢谢四位嘉宾的介绍。四位嘉宾分别来自于碳市场交易各个不同的角色,加上我五个人可能就能组成一个小的碳交易,当然需要大的买方,八大行业还没进场,但是提供方都准备好了。先请路孚特的高级分析师跟我们分享一下全球的碳市场最新发展,好像我们注意到路孚特最近做了一次全球碳市场调研,我们也想知道全球碳市场发展的阶段,以及中国大概是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谭琭玥:路孚特每年有两个旗舰报告,我们是市场的观察者,我们会从市场的基本面供需来分析市场。去年发布了最新2022年的年报,最近我们即将发布的是2023年的碳调查问卷,碳调查问卷将是第18次问卷。因为这个会场主题和各位嘉宾都是来自中国,主要分享一下中国这边。我们可以简单地概述一下去年的概览,刚才柴麒敏先生介绍相关的全球碳定价的模式以及不同的行业专家认为碳定价,包括碳市场和碳税,碳市场其实是井喷式的模式。碳市场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气候工具,对中国来讲又是很重要的外交工具,因为在2013年正式试点启动,今年也是很重要的十周年,受到了很多国外的资助和帮助,在欧洲先进经验上有成长。
去年也遇到很多波折,根据我们的年报,在俄乌事件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碳市场总额相比去年会有增长。全球最高的碳价,欧盟碳市场近期备受关注,因为突破了100欧元的大关,未来也会期待在航运大的其他扩容的情况下如何将全球不同市场连接在一起。
也有嘉宾介绍过中国是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市场,但目前只是基于碳强度的市场,会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具体要求,我们减排的目标。目前只有电力行业,但未来也会扩容,所以我们现在讨论这个市场路孚特发表的观点,我们觉得中国的碳市场还在成长,还是一个婴儿,不需要像欧盟碳市场给那么大的压力,以及未来我们会看到的行业扩容,待会儿会具体涉及到碳调查问卷的结果。今天涉及到中国碳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强制市场,主要是全国碳市场,因为全国碳市场今年马上就要迎来7月份的第二个交易周年,还有一个是自愿试产ccer,中国的自愿市场很特殊,虽然是在cdm之后的产物,但是是唯一世界上由国家界定,还连接强制市场的自愿市场。
从调查问卷开始,发布这个问卷主要目的是我们的客户以及对碳市场感兴趣的各位友人都可以填写这个问卷,今年40%参加的问卷调查用户参与过试点或者是全国交易的用户,与去年问卷用户有10%的提升,去年这一年里,全国碳市场第二年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参与度。
价格驱动,刚才介绍把碳当做能源大宗,所以我们在这种供需宏观基本面分析的时候我们很看重是什么影响了价格波动。今年调查问卷最受关注的问题还是基准值,中国碳市场铝的分配方案是否收紧,以及可以改善去年价格上的影响,以及没有履约的情况。其中,调查问卷显示,66%的填写问卷调查者认为我们目前的碳市场强度不够,我们需要增加收紧基准值,也呼吁了我们的模型,路孚特这边认为必须要8%才能将全国碳市场之前的营运抵消,以及未来基准值以及未来借碳的政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如果不是这个行业的朋友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去年11月份发布的是试行方案征求意见稿,最终稿件今年3月发布,基准值2020年下降6.3%,2021年是6.7%。呼应供需和价格之间的驱动也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今年的碳价预测调查问卷用户,市场预期的区间扩大了,首先结论是60%的问卷填写调查者认为全国碳市场今年价格曲线会在51-70人民币的区间。
首先说一下去年的均价是55,大概8欧元,包括大宗和线上两个区间是48-58之间,大部分比较看好长期看涨的趋势。最有趣的现象,也有一部分非常悲观的情绪存在,2022年的调查问卷没有见到有一位填写问卷的用户认为价格将低于40人民币每吨,但是今年看到大概有小10%的用户觉得价格可能会低于30人民币,可能是由于借碳还有一系列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行业扩容也是比较关注的,刚才有cbam的话题,今年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碳市场会呼应欧盟碳关税的问题,排名前三就是从去年、前年一样,都是从钢铁、水泥、电解铝这三个行业。刚才说了4月25日欧盟正式通过了这个版本。还可以发现有趣的现象,航空业大家认为会是最后纳入,或者认为产生存储协议可能会产生一些争议不被纳入。今年有趣的是这个比例有所提升,大家认为纳入航空业,我们觉得主要是受到了vcm的影响,以及国际谈判,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我们的发布的路孚特碳调查问卷的结果。
简单说一下自愿市场。ccer的重启是非常大的热点话题,自2017年开始暂停之后,我们每年都在期待有相关的政策变化,包括外国客户会更难理解长时间性的问题。我们的调查问卷也是询问大家的预期,因为现在明确的ccer重启政策没有发布,但是我们看到在今年4月份迈出第一步方法学的征求开始了,但是我们的问卷是发在政策方案之前的,我们写这个调查报告的时候却是在之后,很好的体现了这个市场的预期。
在我们的问卷里大概有60%的人认为,今年下半年至少会提升,至少有30%的人认为是2024年,这也会影响到相关的价格,之前ccer在第一铝阶段受到欢迎,短时间价格上升百倍的原因是可以同等量配额置换,ccer抵冲配额。目前我们的价格预测,近50%的调查问卷填写者认为会高于50人民币每吨,相当于刚才提到全国碳市场的均价,其中有三分之一认为会超过全国碳市场的价格,在50到70的区间。ccer的价格区间很大,在4月份的路孚特中国月报能看到ccer成交价格高至24欧元,所以也很好奇未来的影响。
时间原因不多说,还有一些全球上的变化,去年是自愿减排市场大年,除了百花齐放的各地碳普惠市场还有香港港交所core climate平台,海南蓝碳所,gba粤港澳大湾区等减排机制形成,同时还有最近国际碳市场-新加坡上线的合约中金公司境外子公司携手国家电投集团共同参与新加坡国际碳市场cix碳信用现货标准化合约首批交易。自愿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热点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中包含中国碳市场全球碳市场衔接的事情。在气候谈判里我们也很期待今年cop28的谈判中a6.4 ers的进展。 今年40%的调查问卷者认为希望国际ver用于全国碳市场履约,低于往年。 同时,我们也将期待ccer的重启及相关的政策发布。
陈乐:这个报告现在网上还看不到?
谭琭玥:对,近日会和全球其他市场部分整合发布。
陈乐:网上还没有这些报告,如果想要相关数据可以找到谭琭玥。谭琭玥介绍整个碳市场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相信大家会关注ccer年底会不会有新进展,还有全球对接。翟宇博总是帮能源企业做碳中和的战略规划,包括2.5万家加油站进入服务范畴,整个第三方大企业的经验非常足,也想请翟宇博总说一下能链今年会做怎么样的部署?
翟宇博:我觉得谭琭玥老师分享市场的格局数据非常新,作为企业来讲大家都在想,我怎么样能参与到ccer里?除了ccer的市场,还有哪些市场可以让企业有更大价值的资产,这也是我们很关注的事情。
我们的业务围绕交通能源领域,这是我们整个业务分析非常重要的起点,交通能源目前在整个国内碳排放占比是10.4%左右,全球大概是23%,国内整个交通碳排放还是有比较长的发展趋势。交通排放主要生产源是哪里?85%来自于乘用车,因此大家提倡用新能源车做替代,新能源肯定是很大的发展趋势,目前“油转电”的方法学是很多机构非常关注一个方向,希望可以用新能源车的方式参与到存量ccer的申请以及国际市场交易。比如,我们遇到一些企业不管是物流企业还是有有自身车队的企业都希望参与到ccer中。虽然ccer还没有启动,但是在国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是一项国际公认的碳信用核查和认证计划)这样的市场里,在6万吨市场以下规模的体系里,让物流行业先参与到了其中。
新能源和传统行业的对比给大家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车在全国保有量是1310万辆,燃油车大概是3.15亿辆,相比之下燃油车还是有非常大的趋势,在整个燃油车达峰的过程中,还是存量燃油车作为主要的主体,但新能源车也在不断地改善。针对物流和交通领域,能链提出了“一减一替”的战略——针对传统的化石能源尽量做减排;通过更好新能源充电网络让大家更好使用新能源的车。我举两个具体实践的场景。比如我刚刚提到3.15亿辆的传统燃油车怎么做减排?减排的方式有哪些?比如现在有很多城际物流、大的干线运输都是燃油车,也有转型的需求,也花了很多力气在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上,但是怎么体现价值?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手段。大家这两天如果去看碳博会上的展厅,基本每家都在提各种数字化技术赋能行业、赋能企业降低排放,但是减排量化怎么做?
去年,我们和北京的绿交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cqc等十几家专业机构发布了一个团体标准——《数字化加油方式碳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燃油汽车》标准,目的就是为了让以数字化方式做减排的企业有量化的途径。比如在具体方式中通过团油的平台,每加一次油可以减少8克的二氧化碳,虽然量值感觉很低,但是乘以庞大的基数,减排的贡献就很大。
我们也把我们的方法学细化之后报到生态环境部,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其实很多领域的企业也在自下而上地去做减排贡献,同时这样的减排贡献也希望有相应的价值变现,虽然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至少在做这样的努力。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在电领域所做的事情,能链规划了这样一个途径,叫做源头绿色化、场景绿色化和使用绿化色。源头绿化色是采购绿电,这也是很多企业关注的,很多企业关注ecg报告、信息披露,怎么更多地使用绿色电力,这是我们在做的。截至2022年底,能链采购的绿色电力超过4.9亿度。场景绿色化,其实就是针对“光储充”,特别是虚拟电场和储能的使用,这在充电领域也是非常好的使用场景,可以集合下游的充电场站和储能更好的使用绿色电力,同时让电力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还有就是使用端的绿色化。能链率先在行业建立充电碳账户功能,做碳普惠这样一个事情。我相信大家听过很多关于衣食住行的普惠,不光有定性的普惠,还有定量的普惠。充电领域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基于大家在充电平台上积累的充电量,用现在的方法学做相应的减排量,在我们的平台上先帮助用户利用减排量抵减充电费用。利用这样的模式,我们与北京、山西、成都等城市进行合作,让这些平台在区域级碳减排市场上实现量化交易,得到一些相应的变现,帮助一些企业参与到减排贡献中。有一些价值变现,企业将更愿意参与到碳减排的工作中。
陈乐:听到翟宇博总的介绍想起另外一个话题,数字化转型,我们帮能源企业或者是其他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某种意义也能为未来碳市场对接提供很多数字基础,有了能链的数字基础之后,轮到朱伟卿总,整个宝碳新能源一直活跃在碳市场一线,赖晓明总的介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第一只基金好是跟宝碳有合作,请朱伟卿总介绍一下您这边的看法和建议。
朱伟卿:其实刚才谭琭玥老师讲的非常详细,我好像也不需要再科普了,来的大部分人很了解碳市场。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确实当中跌宕起伏很长时间,很多人十年前听到碳市场都觉得没听过,十年以后跟我说怎么这么有眼光?其实当中原因讲不清楚。到2021年的履约也做了大量的交易工作,持有了很多的ccer,这么多年没舍得卖,好不容易熬了十年到今天。刚才听了谭琭玥主任的报告,我觉得很开心,至少预测虽然比较保守,但也是偏乐观的,我个人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赖晓明总讲交易量这么少,轰轰烈烈的市场才107亿元人民币,确实点少,但是很多原因在里面。一方面是确实太单一,电力行业基本就五大电力,还有就是机构不能进场,我们很期待机构进场,像当年欧盟的碳机构市场刚开始的换算率只有4.09%,我们就像他们当年,3%,他现在是500%,假设我们翻十倍肯定市场不一样。从长期来看,我对整个交易体量流动性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再加上前不久证监会批了几家券商,还是鼓励碳金融发展的。我们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了第一个碳基金、碳信托,我们会持续用这个金融工具为市场服务,碳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最终还是要服务实体经济,也是希望八大行业可以通过碳的定价和刺激倒逼产业升级,通过这样的市场化机制成功做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
我的经验就是,虽然这个道路有点曲折,但长期来看偏乐观。
陈乐:碳市场是工具,第二个也是某种生态,因为牵扯供需两头。我们界面双碳非常关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有幸请到中灿这边参加圆桌讨论,陈总,您这边企业是不是也愿意参加碳市场?或者您的产品有哪些特色能够有潜力进入交易环节?
陈跃钢:对,因为我们作为中小企业来讲,在碳市场可能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也一直在这一块做几年的深耕。我们的技术主要用于公共机构为主,我们是利用水的势能,可以替代很多公共机构一些跟水相关联的行业节能,我们把前期的安装成本和后续运营成本可以降到40%左右。我们这个低碳产品单个产品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作为整合的话可能在碳这块市场,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大的贡献,对整个市场还是非常看好的,也在努力参与。
陈乐:我稍微补充一下,翟宇博总介绍有esg的披露需求,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披露有多少绿色能源,好像陈跃钢总的产品不只是替代绿色能源,其实可以使用零电产品是不是?
陈跃钢:对,我们应该在相关联的行业,就像在不经意当中洗手、洗澡类似的就能产生一些能源,这块从某个角度可以做零碳或者是负碳的贡献。
陈乐:您这边其实用的产品是分布式的零碳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
陈跃钢:对,因为现在碳市场还是关注集中式新能源为主,对于分布式能源,我也希望市场以及政府给予多元化的支持。
陈乐:谢谢。一眨眼2023年过去半年了,下半年大家也认为是一个旺季,无论是生产行业还是消费行业,听听四位嘉宾对于接下来半年每家公司会有新的举措还是会有新的活动开展?也可以做一些预告和宣传。
谭琭玥:路孚特最近碳研究组最近在着手航运业的一系列会议,6月份办了两期,后面还会有,但是主要是在欧洲那边,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挪威总部。2021年1月,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的 “零排放竞赛”,成为第一个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的全球交易所集团。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我们的碳排放量减半,并将在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伦敦证券交易所我们还是有金融团队,这些更不再是市场能源大宗的角度,更多是气候风险相关,如果感兴趣想从刚才说的也可以参与7月份我们在上海办的资本市场活动- lseg 2023市场展望夏季论坛。全国碳市场今年12月要履约,我们期待会有什么进展,包括今年ccer的重启,如果大家参加迪拜的cop28,我们在那边还有办公室,我们在全球190多个国家有办公室。
陈乐:路孚特好像也出esg相关评级指数,中国的碳市场的交易数据会不会也会跟esg有关?
谭琭玥:目前来讲是两个不同的版块,我们确实是公司评级,不是项目评级,但是我觉得未来会有相关联的地方,电力市场八大行业的信息会整合。
陈乐:谢谢。
翟宇博:我觉得从我们来看,大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整个企业来讲,下半年可能会发更多的esg报告,另一个方向是esg评级。今年企业将更多地关注esg评级相关的工作,以发绿债的形式或者是贴标的形式等,把绿色和价值更加有效地关联在一起。
从我们的业务来讲,6月13日,在德国慕尼黑电动车充电设备展power2drive europe上,我们也会发布一些重要产品,比如储能设备、超大功率充电桩,还有基于虚拟电场的整体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好的技术和产品助力整个行业,提供更全面的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我们研发了无人驾驶使用的移动充电机器人,现在大家仍需要车去找桩,还经常遇到充电场站有坏桩或者桩被占用的问题,移动充电机器人就能解决这个痛点。未来充电桩可以移动到车面前,自动实现无人的能源补剂,这就是一种更新的技术形式和形态,我们下半年也会有更多新研发的技术产品亮相。
陈乐:谢谢。朱伟卿总会不会还会发很多可投资的产品?
朱伟卿:金融是一块,我们下半年的计划,因为我们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地方政府也成立了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两件事情,一个是对行业的研究工作,包括翟宇博总提到4月30日的方法学,我们也报了三个方法学,因为市场不同变化,会有不同的技术和不同的商业模式产生,我们会加大研究工作。另外,这个市场再怎么说也是比较早期的市场,很多不了解,我们会持续跟上海环交一起合作做能力建设培训的工作,这是基础工作,下半年要持续干的。
第二,我们在碳金融的持续探索。我们在碳金融还是比较愿意去做探索者的,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在跟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和交流,接下来随着全国市场逐步的成熟,我们也会配套相对应的金融工具作为探索。
第三,我们公司希望以科技为核心抓手,一方面原本三个产品会加大投入和研发,让这个产品更加成熟,另外我们也会做新的研发工作,针对碳的关税,因为我们服务这么多企业都来问我们的怎么弄,我们也会加快这一块的研究。
第四,ccer马上重启,也是我们主营业务之一,随着新的方法学出来,希望可以服务更多的主营项目,希望可以尽快地收益。
陈跃钢:我们目前产品系列还是偏向于公共机构为主,下半年的目标偏向于智慧农业、智慧园林这一块的行业应用。
在自身产品上我们也做了一些优化,除了发电以外还能做到储存以及数据采集、节能数据深耕,从某个角度也是初级市场,希望通过技术更新以及模式的变化能得到更多的市场来做这个。
陈乐:三位嘉宾都是从企业相对微观,落地上做很多工作,我们看到双碳不只是国家或者是整个全球的话题,落到每一家企业执行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有很多共通点,都渴望把自己的产品变的更加数据化,能够跟双碳有关,逐步能跟碳市场进行对接,我相信每家双碳企业做技术研发也好、做人力拓展也好,都会带来很大的成本。碳市场某种意义上带来新的,不能说完全变现,但是新的空间,将自己的成本转化成一部分收益,也带来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的可能性,包括金融产品,更好地把它变成了一个延伸的很多工具出来进行管理和协同,也帮助我们更好跟全球的其他市场能进行对接,因为全球的经济活力大家都在判断,随着重量级全球友人来访中国,可能会带来新的变化,更好对接全球的经济,碳市场就是接下来几年非常重要的对接全球窗口。
今天的圆桌就到这里,谢谢四位嘉宾,如果有什么可以在论坛上进行评论,我们来回复,谢谢大家!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