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作家,她毕业于哈佛大学,一生中创建了一家又一家慈善机构,写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
作家马克·吐温曾评价:“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但是,在她88年的生命时光里,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有书君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了,这位作者就是曾出现在我们课本里的海伦·凯勒,而有书君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她的那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似乎不是我们平常人会讨论的话题,因为大部分人,从出生到现在,就奢侈地享受着海伦·凯勒企及不到的视觉和听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哑人后的生活。
在海伦1岁半的时候,一场高烧让她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只拥有过19个月光明和声音的她,开始逐渐忘记了自己之前的所见所闻,只能通过手感知别人的动作表情,来揣摩所发生的事情。
小海伦渴望着与他人交流,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失败,直到她发现别人的沟通方式,和自己原来是不同的。
海伦开始变得脾气暴躁,乱扔东西,不断地闯祸。终于,在海伦6岁的时候,莎莉文老师的出现,改变了她的整个人生,她帮助海伦打开了心灵的眼睛。
莎莉文老师利用海伦的身体感知教会她拼写很多单词,她将一个洋娃娃送给海伦,然后在海伦的手掌慢慢拼写“doll”这个词。一开始,海伦只当这是一个手指游戏,每当她正确拼写单词后,都会兴奋不已,但是慢慢的,海伦感知到,原来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别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语言,但是海伦不行。
莎莉文老师便利用起自然中所有可以供海伦学习的东西,有毛茸茸的小鸡、绽开的野花、木棉还有那河边的紫罗兰,莎莉文将枯燥无味的科学知识,生动逼真、循序渐进地为海伦作出解释,使海伦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她讲的内容。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进入了盲人学校,“见”到了更多的东西,交到了新的朋友,如饥似渴地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1896年的10月,海伦进入剑桥女子中学上学,为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做准备。而莎莉文老师则一直陪在她身边,跟她同堂上课,把老师讲授的所有东西翻译给海伦听。
与此同时,海伦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以及文学,并最终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书的最后三章,则是作者的点题叙述部分,海伦畅想了如果自己能够看得见听得见,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第一天,她会把所有的朋友叫来,长久地凝望对方的脸,她要亲眼看见自己的狗,体会房间里温暖的颜色,观察每一个小物件,看一看那些给她带来知识的盲文书籍。
下午,她要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让眼睛尽情地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中,并在那里享受日落的风光。
而黄昏,她想深刻感受人为光源带来的喜悦,感叹人类天才创造了灯光。
有视觉的第二天,海伦说自己会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她希望将一天的时间,奉献给纽约的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中,因为在那里,她可以通过一天的时间,看见人类进步的奇观,见证变幻无穷的万古千年。
巨大的恐龙和剑齿象化石,早期的人类形象。在艺术博物馆里,欣赏雕刻、绘画世界,通过艺术品体会人类精神的无数个侧面。
因为她曾听说,对于有眼睛的许多人,艺术世界仍是个可以进一步探索的世界。在重见光明的第二晚,海伦希望自己在剧院或电影院里度过。
亲眼看看哈姆雷特迷人的风采,注视精神饱满弗尔斯塔夫的大摇大摆。享受戏剧的色彩、优美的动作和视觉的奇迹。她希望自己整晚都没有睡眠,都在欣赏戏剧文学。
而第三天,海伦希望自己在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
看看城市里那些令人敬畏的建筑,那些石砌钢筑的河堤坡岸,她将作一番环城游览——到公园大道,到贫民窟,到工厂,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还将参观外国人居住区,进行一次不出门的海外旅行。
在文末,海伦说到:
“短短的三天,我自然不能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一切。只有在黑暗再次向我袭来之时,我才感到我丢下了多少东西没有见到。然而,我的内心充满了甜蜜的回忆,使我很少有时间来懊悔。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映出那件物品是个什么样子。”
然而看到这里我们和海伦其实都明白,这三天的光明,永远是海伦一个无法完成的梦。
有书君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想,我们有的时候,常常会哀叹命运的不公,责备上天没有给我们聪颖的天资,没有给我们一个好的出身,但可曾想过,你现在所拥有的,在别人眼里,或许已经是莫大的奢侈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