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则适不适用于人类社会?
可以肯定的解答,自然法则适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奠定、中国道教思想的真谛等等足以证明。
中华文化经典巨著《易经》《道德经》的形成和精髓就是“道法自然,师法自然”。自然法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自然法则的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相同之处。认识和运用自然法则,对人类社会有很多借鉴之处。“认识自然,尊崇自然”的中国文化的渊源和根坻。
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在定居地王屋山昆仑丘仰观天象,俯察地形,直觉昆仑丘山脉形如北斗,与天上北斗星上下呼应,谓之天龙地龙,推定昆仑丘居天地之中心位置,“天中地中” “天圆地方”观念由此而出。遂在此设坛祭天祈福,取法天道,“推演太极八卦”“定方正位,授时推历”“剖分天地,析理万物”“开劫度人,度尽苍生” ,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先河。伏羲把自然观,引申为以“天人和谐,正统伦理”为主旨的社会管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社会观,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天地大道观。
中国思想家、哲学家、道教教祖老子,隐居王屋山修炼悟道著作了《道德经》,成为万世经典。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阐明了返璞归真、遵循自然、师法自然的哲理。《道门经法相承次序》曰:“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教义枢》曰:“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由此可见,自然的根本性、哲理性和规律性,崇尚自然、道法自然、回归自然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和至高境界。
《周易》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历经伏羲、孔子、文王相继完善,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生法则”是易经的核心理论。《易.系辞传》曰:“古者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受远近诸物变化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显示了形象思维性质的最原始的本质属性。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谦受益,满招损。“变易、简易、不易”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法则。人类通过对自然法则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的感悟,明白二者具有高度契合和很多相同之处。进一步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从而“知变、应变、适变”。
古往今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很多源于自然的启发和效仿。
综上所述,自然法则适用于人类社会。
自然法则,应该是自然界中万物之共性的法则。人类也在其中,应该是适用。但是在共性之外,每个物种又有其特性或个性。是会和法则不相符的,也就是会有不适用的部分。比如,就有在春天以外开的花。还有先开花后长叶的物种。还有无花结果的物种。这都是他们自身的特性。但他们的生长过程等其他方面还是符合自然法则的。
人类就更特殊了。除了能改造自然界之外,还是群居。有思想,有道德,有信仰,有传承。从历史上流传的二十四孝中就能看出来,人们通过观察动物,总结出来的道德问题。这应该就是符合自然法则中的共性部分。
人类发展到今天,我们也看到由于我们对自然的破坏,也遭到自然的报复和提醒。恢复生态平衡,退耕还林,退耕还山,退耕还水。都是要按照自然法则的规律,改变过度的开发和使用。
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的规律,和生物链,或是自然界的物种共生,共存,共赢,人类自身才能生存下去。只有在自然法则总体原则约束下,人类才能真正自由自在生活。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