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在过节、享受假期的时候不妨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端午的起源有不少说法,以下五种最为流行:
1,龙节
端午节是上古先民祭祀龙神的节日。在上古时期有图腾崇拜,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动物图腾,后经过交流、征战、融合,形成了龙图腾。
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昭示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
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在水上划龙舟,把包好的粽子投入水里献给龙神吃,所以端午节又称龙节。
2,恶月恶日
古人的思维模式中有数字重叠的概念。正月初一是元旦(现代叫春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祀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六月六姑姑节,九月九重阳节等等。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在农业时代,人们的生活跟自然、气象息息相关。五月南方湿热,北方燥热,太阳比较毒,人容易心浮气躁,瘟疫易流行,各种害虫也比较活跃,民谚说:端午到,五毒醒(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因而形成了相关的文化活动,有避五毒,躲端午的说法,在这一天家家门前会挂艾草驱虫,喝雄黄酒,佩香囊,用草药水洗澡等等。
3,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为官期间主张选贤举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可惜楚王宠信奸佞,他也遭到贵族阶级的排挤诽谤,前后二次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武安君白起攻破楚都,屈原怀着苦闷、绝望的心情,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人们同情他的遭遇,划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可惜没有捞到,于是把饭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不朽诗篇深入人心,感人至深,因此人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
4,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父兄俱为无道昏君楚平王所杀,伍子胥发誓报仇雪恨,几经辗转,逃往吴国,助吴伐楚,攻破楚都。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
伍子胥在吴期间,为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惜后来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尽,并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把他尸体扔入江中。
人们同情他“忠而见谤,信而见疑”,为了纪念他,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庙,并把伍子胥率领开挖的运河命名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为胥山,濒临的太湖命名为胥湖。因此端午节是人们纪念伍子胥之日。
5,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时期浙江人。她父亲曹盱在五月五日迎神的祭祀活动中在舜江溺水而亡,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整天沿江嚎哭寻找爸爸,哭了十七天投江而死,五天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尸浮出水面。
曹娥的作法虽不可取,但人们同情她的不幸,为她的孝心所打动,县长为她刻石立碑(即著名的曹娥碑),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改名为曹娥江。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曹娥之日。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可以吃粽子,挂艾草,用艾草水洗澡,佩香囊,做几个小菜喝点黄酒,诵读屈原诗篇,给家人讲讲屈原、伍子胥和曹娥的故事,观看赛龙舟等等。让平凡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吃煮鸡蛋、粽子,用艾草水洗澡。
以上是节日仪式的传承,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们还要传承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与西方智性文化不同,中华文化是德性文化,自三皇五帝以来,道德修养是正宗,所以我们民族崇尚英雄、敬仰有德之士。
端午节本是祭神、避毒虫瘟疫的节日,先人把忠诚孝子的故事和端午节联系起来,赋予了端午节新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鲜明而深厚的家国情怀。
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美德。只要人人爱国爱家、身心健康,家家就会幸福,社会就会和谐,国家就会昌盛,则我民族复兴之日,可立而待也。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